胡令启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3-17   浏览次数:11


一、个人简介

胡令启,男,中共党员,山东济宁人,1971年3月出生,天津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在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从事研究生教育16载。

现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学研究会理事,山东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荣获山东省个人“优秀领队”;山东省个人“最佳组织奖”;“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集体”;年度考核多次获评优秀和党员优秀;多次获评学校“先进个人”、“积极分子”、“金点子”奖等。

因不能跨级评聘,2017年以超出教授标准的成果评为副教授。

联系方式:电话13789802149;邮箱:271100207@qq.com

二、研究方向简介

在科研研究中,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和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

(一)代表性成果——论文:在《理论前沿》、《理论学刊》等C刊、核心期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与路径选择》作为理论特色受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重点关注。

1.胡令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与路径选择.理论学刊.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2011年第3期。

论文以独特理论特色受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重点关注!

基本观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是:凸显人类利益的主体性;强调人民利益的至高性;突出发展的全面性;重视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发展的持续性;追求发展的和谐性,形成一个多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发展的新路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2.胡令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伟力铸就民族复兴中国梦.大众网.2021.10.25。

基本观点:论文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彰显的品质伟力,其理论伟力是由其内含的彻底科学性、代表人民性、自觉实践性和秉持时代性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阐明了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其理论品质伟力更加彰显。凸显了在民族复兴战略背景下,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新时代理论伟力,汇聚深厚思想力、坚强领导力、持续创新力、磅礴人民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胡令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理论前沿.CSSCI.2004年第13期。

基本观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当执政理念的新的飞跃和升华。

4、胡令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底蕴.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实践———认识的无限发展为根基 ,体现了真理内在矛盾的外部展开 ,贯穿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

5.胡令启.可持续发展战略视野中的人类共同利益.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

基本观点:论文着重通过理论研究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人类共同利益,以期增强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理解与维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端于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内涵着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怀;丰富了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认识;关照着人类共同利益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核心,在于谋求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谐发展: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相融;探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6.   胡令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与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 2006.(第580-584页)。

 

 (二)代表性成果——著作:参编重点项目著作2部。

1、人类思想解放史论,人民出版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07。

胡令启主要参编:拟定下编提纲,参与拟定上篇、中篇提纲,撰写下编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和尾论等,共计12万余字。

基本观点: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思想解放的历史。本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从认识论、发展论和系统论的视角,以人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为主线,对人类思想解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在人类思想解放历史上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人类思想解放的内涵特征、地位作用、结构体系、基本原则、制约因素、方式方法和规律趋势等做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

2、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路径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22年4月第1版。

胡令启副主编:承担了第六、第七章内容的撰写,共计8.1万字。

第六章设计科学合理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主要从公共基础课程思政、专业教育课程思政和实践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分类展开,深入分析了教学设计建设特点、观念、做法、案例及意义、有效途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体系、基本要求、地位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

第七章建设高校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主要从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立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展开。一、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分析教师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培育存在的内涵认识不深、创生能力不强、研究力度不足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出发,寻找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更新观念、拓展视野、虚实结合和标本兼治等的培育路径。二、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在分析意识形态的把控能力、思政资源的挖掘能力和话语体系的转化能力等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基础上,从时代要求、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必要性、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作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路径。三、建立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从教师自我激励和领导重视的内外在激励两个方面,论述了树立正确的职业成就动机、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等内在激励和示范激励、管理激励、情感激励等外在激励,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三)代表性成果——项目:     

主持、参加省部级和国家级研究课题:

1)主持社科规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质量提升计划等省(部)级项目共计10余项;主持厅级项目共计10余项。经费计30余万。

2)作为重要成员,参加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等,共计30项。所主持项目,结题成果多项评为优秀。经费充足,支撑有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研究.主持人.山东省社科规划办项目。2015.10—2021.10。

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逻辑整体,从整体性视角,展现和把握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理论体系逻辑进程的核心观点,包涵多因互动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理论发展强大生命力;思想路线是理论发展精髓;以人为本是理论发展核心;人民群众是理论发展主体动力;党正确领导是理论发展主导;创新思维是理论发展思维动力;开放性是理论发展内在动力;与时俱进是特色理论发展的内在品格。

理论体系发展的逻辑前提是逻辑方法、立场和原则;理论体系发展的逻辑理路是逻辑起点、进路、演进;理论体系发展的逻辑是归宿与趋势。共同有机的“理论体系”发展逻辑,归结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辨证逻辑“四个逻辑统一”中,形成一个逻辑发展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新的飞跃为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标志,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创造性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四)代表性成果——获奖:

1)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2)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3)山东省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4)厅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四、诚邀有志学子共圆梦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态势,呈现其宏大格局与广远视野、自觉与自信的全面提升,彰显其强大引领力和影响力,招唤优秀学子,成就滋润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诚邀有为之士,共赴科研之旅,秉承学术使命,怀揣创新担当;煮酒论剑,畅意抒怀;乘势而上,振垂天之云翼,开万里之鹏程。

诚邀学子,三年为期,破茧蝶变,大器可成!察势而眀,修己明理;携手向前,一路霞光!谢谢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