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成果系列展示(三)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15   浏览次数:10

“纲要”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然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日常教学中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延滞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进行实践探索,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很有必要。

教学评一体化是将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两者结合,使教学评价嵌入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好效果。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一体化不仅关注学生的表现,也对提升教师的素养与能力有重要作用。下面就纲要课堂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改革实践阐述如下:

一、改变单一评价方式,突出即时性和灵活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即时性的问答、随堂测验、群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但是,过去授课中采用较多的方式是利用超星学习通通过抢答、选人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存在评价单一、参与主体较少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除使用抢答、选人手段外,还可以利用学习通的“主题讨论”模式,教师根据教授内容设置“观点辨析”或者“问题讨论”,所有同学可及时参与,形成词云后能够快速看到学生作答情况。

比如,在介绍“第八专题 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时,可以设置主题讨论“国民党军队在防御阶段短时间内丧失大片国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师讲授的四次会战、“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实力对比”视频以及教材在学习通上作答,教师利用其他同学作答间隙对提交答案的同学进行反馈,最后对形成的词云进行评析。通过教、学、评三者结合,实现评价反馈的即时性和手段的灵活性。


二、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突出多元化与自主性

为贯彻以生为本、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以及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本课程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中精选了十个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演讲、情景剧等形式对主题进行讲解或演绎,从而强化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同时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每个小组都会在教师讲到相关专题时进行展示,然后通过教师评价、组内评价以及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评价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通过教师讲解、小组演绎、多元评价的授课模式,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突出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三、注重评价反馈应用,突出过程性与目标达成度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更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判。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效果的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一体化的预期效果。

 

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教学践行中,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全过程全员参与而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