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青年榜样,立政治信念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0-07-03   浏览次数:150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6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红色文化知识线上讲座,为青年学生带来一场精神盛宴。此次活动由校(院)团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山东红色文化研习社联合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二支部陈京伟副教授主讲,各学院学生自发在线参与了学习和讨论。

此次讲座的专题为《青年毛泽东的为学之道》,以中国共产党缔造者毛泽东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核心的形成为主线,讲述了山河飘摇时代大背景下,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之路和人生选择。陈教授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史料,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了青年毛泽东“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的曲折而又传奇的学习历程。重点向青年学生介绍了青年毛泽东的为学之道:不仅要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地读“有字之书”,也要融通“无字之书”,把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见地与行动相结合。正是这种为学之道赋予了毛泽东观察和认识主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赋予他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智慧,赋予他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为他以后领导中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完讲座,同学们备受鼓舞,表示第一次真切体会了国家领袖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求学的挫折与艰辛,为他在艰难环境下作出舍弃小我、为国奋起、立志革命的人生抉择而震撼。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和先锋模范为榜样,在悟透“有字之书”和融通“无字之书”上下功夫,丰富知识储备、强化实践经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格局境界,写好自己的“人生之书”!


王玉萍:听了陈教授关于青年毛泽东为学之道的解读,我被毛泽东在艰难环境下作出舍弃小我、为国奋起、立志革命的人生抉择而震撼。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必须端正学术态度、潜心治学,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为榜样,在“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中汲取养分、增强本领,坚持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与祖国一起奋勇前行!

张丽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自古以来学者们所向往的学习之道,青年毛泽东亦是如此。他是一位对中国社会现实了解得较为透彻的伟人,这源于他在青年时期就养成的读书思考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我们当代大学生也要加入到社会的生产劳动、农村的公益劳动、社区的共建活动中,在专业见习中实现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双提升”。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玉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的回信,要做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踏实践行者。听完陈教授讲解青年毛泽东“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的曲折学习经历,我们真切体会到国家领袖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求学的挫折与艰辛,为他在艰难环境下作出舍弃小我、为国奋起、立志革命的人生抉择而震撼。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和先锋模范为榜样,在悟透“有字之书”和融通“无字之书”上下功夫,丰富知识储备、强化实践经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格局境界。

刘畅: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有幸聆听了陈老师关于《青年毛泽东的为学之道》的讲座,讲述了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之路,以此透射广大共产党人的艰险奋斗和理想选择。这次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对我们自觉增强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党史,知党情”的思想则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与陪伴者。我们要珍惜大学机遇,潜心学习,志存高远,增强本领。